聚焦“四大建设” 发挥轨道交通支撑引领作用
2019-01-14


聚焦“四大建设”  发挥轨道交通支撑引领作用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党组书记、主任   


尊敬的翟婉明院士,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参加“2018轨道交通·杭州湾高峰会议。本次峰会聚焦轨道交通迈向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进行研讨交流和建言献策,对推动浙江轨道交通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此,我谨代表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向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峰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轨道交通的建设者、运营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祝贺本次峰会顺利召开、并取得丰硕成果!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期望,省委也作出了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决策部署。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期望、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都对我们省发改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四大建设和轨道交通作为我委的重要工作,既相互联系,又相辅相成,我们既要举全省之力加快推进四大建设,又要发挥好轨道交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下面,我结合本次峰会主题作个大会发言。

一、“四大”建设是落实“两个高水平”目标,建成现代化浙江的重大决策部署

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是浙江省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两个高水平目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四大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既是全省空间格局的总体谋划,又是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的顶层设计,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两个高水平战略目标最终是要建成现代化浙江,而大湾区是现代化浙江的空间特征、大花园是普遍形态、大通道是发展轴线、大都市区是发展极。

——大湾区是现代化浙江的空间特征,是创新驱动的主引擎。浙江的大湾区是明日之湾、未来之湾、希望之湾,必须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规划,瞄准国际一流、对标国内先进,着力提高湾区经济的效率、质量和首位度。目标定位是打造全国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到2022年,湾区经济总量达到6万亿以上,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8%以上。总体布局是一环一带一通道一环是环杭州湾经济区,着力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促进竞争力提升和高质量发展。一带是甬台温临港产业带,统筹全省海港、海湾、海岛资源,加快建设一批万亩千亿产业大平台,提升临港产业发展水平。一通道是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加快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战略性开放大通道。大湾区的核心是环杭州湾经济区,重点是主动对接上海,打造一港两极三廊四新区的空间格局。

——大花园是现代化浙江的普遍形态,是生态服务的主屏障。建设大花园是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走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的重点抓手,是展示两山实践成果的重要窗口。目标定位是努力形成全域大美格局,到2022年,实现三个打造:即打造全国领先的绿色发展高地;打造全球知名的健康养生福地;打造国际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到2035年,建成绿色美丽和谐幸福的现代化大花园。总体布局是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强化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提升完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创新绿色发展机制,实施十百千万,即实施十大标志性项目,百个重大项目,创建千个美丽示范,形成万亿有效投资。大花园的核心是衢州、丽水地区。

——大通道是现代化浙江的发展轴线,是开放融合的主动脉。大通道建设着眼于构建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和物流体系,对于支撑我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区建设,促进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和开放融合,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目标定位是构建三个1小时交通圈。到2022年基本建成省域1小时交通圈、市域1小时交通圈和城区1小时交通圈;基本建成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现代物流体系;构建陆海空多元立体、无缝对接、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到2035年,90%以上县(市)通高铁、有机场,在全国率先建成现代化的交通强省。总体布局是实施五大建设工程:一是开放通道建设工程,构建以义甬舟为主轴,向东连通海上丝绸之路,向西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以货运为主一轴两辐射的开放通道,促进我省东西陆海双向大开放;二是湾区通道建设工程,构建北向引领环杭州湾经济区创新发展,南向服务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建设,行成一环一带客货并重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三是美丽通道建设工程,构建以客运为主的“A”字型美丽通道。建成2万公里的畅、安、舒、美、绿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带;四是四大枢纽建设工程,加快建设杭州、宁波、温州和金义四大都市区国际性、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综合交通枢纽换乘换装和信息共享水平;五是四港融合建设工程,推动海港、陆港、空港和信息港四港融合发展,加快完善高效便捷、多式联运的运输服务体系。

——大都市区是现代化浙江的发展极,是城市化引领的主平台。四大都市区包含了浙江四大能级最高的城市,并辐射带动周边大中小城市,正在成为一体化的城市区域,是全省推进新型城市化的主平台。目前,大都市区的建设思路举措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我们的基本设想是以推动共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为牵引、以推进杭州宁波一体化发展为主轴、以提升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综合能级为核心,构建一群、一轴、四区、四圈的大都市区总体格局。

二、轨道交通支撑引领“四大”建设

轨道交通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运输方式,在四大建设中起着先导性,基础性和共享性的作用。浙江将全面贯彻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交通强国目标,坚持以四大建设为主抓手,凝聚共识,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打造浙江轨道交通三网合一新格局,实现省域、市域、城区三个“1小时交通圈

一是依托大通道交通支撑优势,整合提速五纵五横主通道,高起点打造高速铁路网。铁路网是大通道建设的骨架和血脉,是支撑我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区建设的基础性设施。截至2017年,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2661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快速铁路运营里程1263公里,全国排名第6位,规划到2022年,全省铁路总里程达4600公里,其中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铁路里程达2500公里。加快构建五纵五横高铁网络,其中五纵是指沿海高铁通道、浙江沿海二通道、宁杭温通道、合金温通道、沪杭衢通道,五横是指合湖沪通道、杭武通道 、沪昆高铁通道、温丽衢武通道、温武吉通道。

二是依托四大都市区能级优势,优化省内区域空间布局,高水平打造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铁路)网。按照协同发展、空间优化、合理引导、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温台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实施一期建设14条线路,总里程608.9公里,总投资1808亿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都市圈城际铁路线网布局,拟在2019-2024年规划二期建设9条线路,总长526.2公里,总投资1739.5亿元。预计到2028年,四大都市圈内市域铁路将各自成网运营,并将形成三种浙江模式

——以接轨铁路为主,满足中心城市辐射周边的杭甬模式。杭州和宁波都市圈是以杭州市和宁波市两个副省级城市为核心,周边市区紧密围绕中心城市发展,客流呈明显的向心型。杭州、宁波的市域铁路采用站间距3公里以上,速度目标值80-100公里/小时,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相近,与中心城区的地铁系统紧密结合,零距离换乘。

——以市域铁路为主,满足组团之间串联功能的温台模式。温州、台州城市腹地较小,组团式经济发展明显,采用市域铁路串联组团,实现盘活城市资源、拓展城市空间、缓解交通压力的目标。温州、台州结合国铁和地铁的技术优势,设计站间距为3-5公里,交流制式,速度目标值为120-140公里/小时。

——以利用既有铁路为主,满足周边城市融入中心城市的通勤模式。利用既有萧甬铁路、浙赣铁路和沪杭铁路的富余能力,加以改造开行通勤列车,实现同城效应,拓展空间格局,引导市民绿色、低碳出行。

三是依托大湾区经济质量优势,提升中心城市交通服务能力,高质量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网。杭州湾经济区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具有经济效率高、质量高,人口密度大的优势。在杭州湾经济区高质量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网,既有利于提升湾区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湾区和腹地联动发展、协调发展格局,又能够优化中心城市交通服务功能,缩小城市时空范围,促进城市紧凑发展。杭州市在2022年亚运会前,建成总长46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其中包含10条地铁和1条机场轨道快线,总投资约3500亿元。实现“30分钟到达杭州主城区中心,1小时内通达萧山国际机场、杭州东站等各大交通门户的目标。宁波市规划建设5条地铁,总投资约950亿元。绍兴市规划建设2条地铁,总投资约300亿元。

三、浙江轨道交通迈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实现高质量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长期而艰巨的实践。当前,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研究探讨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关于规划设计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轨道交通规划是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充分衔接的综合性专项规划。总结我省轨道交通和全国许多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经验教训,规划设计阶段,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规划设计的前瞻性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并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相匹配、相协调。建设线路要加强居民区、商业区、交通枢纽等客流密集区域的覆盖,为后期发展预留空间和系统容量,避免对运营造成影响,留下无法挽回的遗憾。二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强化规划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完善规划项目建设监管体系。统筹考虑网络化、智能化、功能需求、互联互通、站城之间的接驳以及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方式、车辆选型和编组等,切实做好客流预测工作。三要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要统筹研究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和站点周边TOD综合开发规划,以弥补项目实施阶段资金不足和运营补亏。

(二)关于培育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

培育发展轨道交通制造业是我省轨道交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何抓住我省轨道交通大建设大发展机遇,以轨道车辆整车制造为核心,以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为主体,强化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集成能力?如何从单纯提供产品和设备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系统解决方案转变?如何增强企业整体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与轨道交通深度融合,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推动轨道交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共同深化研究,加以突破。

我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强则浙江强,民营企业好则浙江好。省发改委将坚决贯彻执行习总书记提出的六个方面政策措施,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支持民营企业的各项政策举措抓好落实。要不断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的公平的发展环境,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用地、融资信贷、招投标等方面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对本地化、自主化创新企业、创新产品提供试验、示范项目和应用场景。实行首购制,优先使用首台套产品。衷心希望,浙江民营企业在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主战场上,发挥生力军作用。

在此,我也要求浙江省轨道交通建设与管理协会,要更好地发挥企业桥梁纽带、政府参谋助手、行业技术人才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为轨道交通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三)关于创新投融资模式

我省轨道交通建设规模之大、投资之巨和运营维护费用之高前所未有。面对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下决心在投融资体制模式上有重大创新和突破。总结杭州地铁、杭海城际和杭绍台、杭温高铁PPP模式和温州S1线投融资改革的实践经验,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政府投入、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相互支持的多层次、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综合运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渠道,千方百计运用信贷、债券、股权、信托、基金等各种方式融资。另一方面,进一步研究综合开发效能。创新轨道交通+物业+新型社区TOD综合开发模式。统筹谋划轨道交通线路沿线土地预留和控制,地上地下空间综合一体化开发利用和建设用地多功能复合利用,通过土地融资和轨道交通投资之间形成自我强化的正反馈,改善综合开发溢价回收机制,支持轨道交通建设发展。

最后,预祝本次峰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