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2017-09-18


  2017年7月11日,法国首都巴黎遭遇罕见大暴雨,导致巴黎20个地铁站关闭,其中3个地铁站在周一早高峰期间仍处于关闭状态。这个事故给当地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提醒了地铁运营公司,自然灾害依然是地铁运营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

  近年来,在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造成了财产受损、车次延误等后果。2007年8月,美国纽约地铁雨水倒灌,导致多条地下线受淹,共有19座车站受淹关闭,纽约地铁系统瘫痪5小时之多;2008年7月,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站,雨水倒灌入车站,导致相关线路停运3小时。如今,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规模愈来愈大,发展速度也愈来愈快,地铁已成为目前城市居民出行的首选工具。在这种局面下,加强轨道交通系统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也愈加紧迫,地铁运营公司在应对自然灾害上就需要有更加完善的应急系统和应急预案。

 

  

地铁洪水

  在地铁运营中,暴雨洪涝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且对运营影响较大。在这里,笔者针对地铁运营中常遇到的暴雨天气,整理了几点应急措施。

面对暴雨的应急措施?

  1、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地铁运营公司内部天气预警机制?

  地铁运营公司应与市政府、水利部门、气象部门建立工作联系,气象部门每日及时为地铁运营公司提供天气信息、预报。

  2、暴雨前的安全检查?

  收到暴雨预警信息后,地铁运营公司各相关部门组织进行一次全面的隐患排查。安全检查由地铁运营公司物资设施部牵头,机电、工务、电力、通信、信号等专业安排专业工程师、巡检人员赶赴现场,开展设施设备检查。

  3、加强防洪物资应急准备?

  在暴雨来临前,地铁运营公司要组织对全线所有车站的防洪物资进行清点,重点是地下及地面车站。各个车站要按要求配置防洪挡板、防洪沙袋、防滑垫等物资备品。?

  4、加强暴雨期间的运营管理?

  控制中心随时向司机和车站了解情况,若发现或接报险情,及时通知各部门,根据情况要求派出抢险队。在暴雨期间,列车司机要在列车运行中坚持不间断观望,要重点关注接触网/供电轨有无异物悬挂,要以保证列车运行安全为第一要务,根据降雨、大风情况和观望视线及时降速。车站加强现场巡查制度、值班制度,缩短内部信息通报间隔。

  5、应急抢险队伍保障?

  车务中心成立中心级别抢险队。各车站成立生产级别抢险队。车辆中心确保各个工程车及救援编组的状态,救援编组24小时热备,确保其他专业在遇到抢修和救援任务时工程车能及时出动。针对暴雨可能引发的接触网、声屏障等导致的设施设备受损,要做好应急保障。

  6、灾后处理?

  暴雨过后,各部门人员要及时清理现场,尽快恢复受影响的区段、出入口;检查各设施设备是否完好,有无损坏、丢失;及时清点防洪、保障物资,如有缺失及时统计梳理资料上报部门,及时增配物资。 针对应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反馈给公司相关部门,要吸取经验教训,在以后的应急处理中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恶劣天气对地铁的正常运营影响是否明显,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也不容忽视。

  在地铁线路的实际运营中,具有破坏影响的自然灾害不仅有暴雨、洪水,还有地震、大风、雷击、冰冻等等。2003年5月,日本仙台地震,造成仙台地铁全线停运。2007年7月,重庆轻轨遭遇雷击,造成供电设备破坏、部分区间断电,部分线路停运达7小时。2008年4月,上海部分地区经历10级大风,造成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限速运营半小时。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加强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演练  

  事故可谓是千变万化的,不规则的。制定应急处理预案是为了及时有效的处理。但有时候未必每一个事故都在预案里面。所以在处理事故时需要沉着冷静,坚持“先救人,后救物;先全面,后局部”的原则。将损失降至最低限度,才是最终目的。在预案里面有很多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用过。所以可行与否与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程度上的区别的,这就要加强各种程度、各种范围、各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继续探索研究,在遇到与实际上不符时,不能盲目的处理,以实际出发,尽量将灾害影响降到最小。

  2017年6月,湖南经历了一场历时最长、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降雨过程,导致长沙地铁4号线各站点积水严重,尤其是湘江南路的9工区碧沙湖站。长沙地铁4号线9工区项目部全体成员积极响应长沙市政府与轨道集团号召,配合市住建委、天心区政府、市政局及裕南街道办对南湖路隧道口周边积水区进行防汛抢险。全体员工服从指挥、团结协作,各职能部门落实责任、服务到位,确保了抢险工作的顺利实施。可见,只有加强应急演练,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才能为乘客提供快捷、舒适、高效、优质的服务。


地铁防洪演练

 

信息来源:中国轨道交通网